平工信发〔2025〕64号
民盟平凉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基础条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三区一城市”目标定位,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坚持把工业园区(集中区)作为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主阵地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着力完善功能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凉工业园区首次跻身“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排名第90位);全市7个园区全部跻身省级开发区行列;华亭化工园区通过省上认定评估,为煤化工项目落地提供了载体支撑。2024年,全市7个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18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GDP的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84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37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今年4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改革发展推进会议,为全市各园区发展把脉定向,我们随后制定印发了《2025年平凉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对各园区年度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1-4月份,全市7个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1.33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03亿元,同比增长6.8%。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强支撑。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科学指导各园区立足各自区位空间、产业基础,突出功能复合、产城一体和可持续发展,把园区规划与投资导向、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各开发区积极推进新一轮规划修编,华亭、静宁园区规划已获批复,灵台、庄浪、崇信3个园区规划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平凉、泾川园区规划正在抓紧修改完善,灵台化工园区完成了选址、总规、产规及4项支撑性论证报告的编制。全市各园区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逐步明晰,“一区多园”、特色“园中园”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二是紧盯主导产业育集群。紧扣全市重点产业链建设,按照每个园区2-3个主导产业的要求,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平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华亭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产业,静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产业,泾川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轻工纺织、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产业,灵台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电化、医养健康、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崇信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电、轻工及食品加工产业,庄浪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医药产业。大力实施园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平凉工业园区生物制造、静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起步成势、加快发展,平凉市绿色建材和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认定为2024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聚焦项目建设添动能。全面落实项目工作“4+2”管理机制,推动项目谋划实施和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各园区产业链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绘制了全市产业平台招商图谱,为精准招商奠定了基础。2024年,全市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78亿元,同比增长3.3%,平均资金到位率65.8%;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64项,完成投资70亿元,分别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的66.7%、68%。华亭化工园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体育器材及弓弩制造、年产4000吨塑料编织包装袋等项目落地建设;平凉工业园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新仰韶酶制剂项目从签约到试产历时200天,跑出了园区重资产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幄肯中晶碳素复合材料、量维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并入规纳统;灵台工业集中区现代包装科技产业园招引入驻企业3户,目前2户已建成投产;泾川工业集中区加银机电、尚迪服饰等5个项目落地建成,中辉利拓公司年产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一期投产试产,崇信工业集中区雨森纸制品、叶润豆制品项目正式生产。今年1-4月,7个园区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共完成投资13.6亿元,新入驻企业12户。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促发展。深入落实“强科技”行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市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区。2024年完成省级新产品备案2项、市级新产品备案13项,平凉工业园区与北京理工大学建成园区首家博士服务站、与兰州大学建立校友经济示范基地。2024年,全市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户,增长53.8%,累计达到52户;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新增828人,达到3528人,增长30%;新授权发明专利75件,增长5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54亿元,增长70%;平均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6%。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能级。紧盯水、电、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市、县两级采取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投入、企业资金配套以及PPP模式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24年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项,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平凉工业园区蒸汽管网二期、静宁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崇信县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成投运,华亭化工园区建成石堡子水库,灵台新集水库正在加快建设,为煤化工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各园区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承载能力和发展外向度不断提升。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全面推广“标准地”改革,逐步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2024年全市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达到262.5万元,较2021年提高了118万元。
六是优化营商环境“强磁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项目审批、征地拆迁、施工许可、证照办理等管理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和“不见面审批”,全面落实“不来即享”优惠政策。平凉工业园区率先推行“领导包企、部门帮企、干部驻企”工作机制,建立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部门联动、全程跟踪”的项目审批模式。其他园区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采取全程领办帮办代办、限时办结等措施,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园区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
虽然我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相比、与“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相比、与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与省市党委、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园区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地位和作用,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基础配套、环境优化等方面聚力攻坚,切实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关注关心、支持帮助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