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第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7 09:55:59

平工信发202562号

王艳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平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聚力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园区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0.2亿元,同比增长7.4%,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74.4亿元,占全市GDP的24.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4%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制定印发了《平凉市聚力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实施方案》,聚焦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和多元高效利用,强化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加快数智转型开辟新赛道,深化开放合作塑造新优势,谋划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巩固提升煤电产业,加快发展镁基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立足资源禀赋、顺应市场需求、具有平凉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力争到202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

二是加速产业集聚,优势产业稳步壮大。初步培育形成了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为引领,生物制造、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梯次跟进的产业体系。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传统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持续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42亿元、6亿元,平凉市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认定为2024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量维生物制造、新仰韶酶制剂、幄肯中晶碳素复合材料为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成势生物制造、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4.8亿元、1亿元。

三是加快主体培育,中小企业有序成长。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切实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分年度建立入规企业后备库,制定“一企一策”培育计划,指导企业有序入规,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40户,比“十三五”末翻一番。深入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累计培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户,评价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3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总量实现了新提升。虹光电子、红峰机械2户企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四是加大创新力度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坚持抓科技兴产业,抓创新促发展,推动强科技与强工业互融互促、协同发展。平凉工业园区与北京理工大学建成园区首家博士服务站、与兰州大学建立校友经济示范基地。红峰机械、兴安民爆等4户企业制造场景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兴安民爆技术中心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到26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6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存量为227家。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助企纾困扎实推进。一是持续落实惠企政策,全力做好甘肃省数字政府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推广应用工作,采取“精准推送、全程网办、先行享受、创新监管”方式,确保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能享尽享”,共推送惠企政策189条,甘肃省数字政府不来即享服务平台浏览次数16988次,向企业精准推送3.4万次,全面提升了推送政策的便捷度、精准度二是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深入开展蹲点包抓规上工业企业行动,全市14113名干部包抓联21222户企业,包抓率100%,实现包抓联企业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35526人次,梳理困难问题1875条,解决问题1816条,问题解决率96.85%。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实施方案》,累计开展各类融资服务活动33次,落实企业融资约24.15亿元。围绕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坚持做好融资需求项目推荐工作,经过认真筛选,累计向省级金融部门及金融机构推荐企业216户,融资需求约56.61亿元,并组织27户重点工业企业参加全市综合性融资对接会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聚力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统筹抓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坚持政策、资源、生产要素向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力以赴抓产业、育集群,抓调度、稳增长,抓招商、建项目,抓服务、育企业,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关注关心、支持帮助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