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工信发〔2025〕68号
周彩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紧紧抓住东南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落实“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为突破口,始终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推动“三区一城市”建设的有效抓手,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签约与落地齐抓,政策与服务协同,在企业承接、项目推进、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近3年全市共承接重点工业产业转移项目81项,截止目前到位资金72.2亿元,其中,国维淀粉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量维生物公司医药原料绿色制造、灵台电厂(一期)等46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加快构建。依托丰富的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化工产业开发。切实加强与华能、中电建、江苏悦达、山东能源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对接,积极承接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实现主导产业多元化集群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构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实施的五举300万吨矿井、永润20万吨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五举煤矿等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山东能源灵台电厂1号机组已并网发电,安家庄煤矿、唐家河煤矿、崇兴华盛矿井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二是传统产业持续升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新型建材产业“三化”改造,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在规模、速度、质量、效益上全面提升。近三年来承接“三化”改造重点项目23项,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传统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持续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42亿元、6亿元,平凉市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认定为2024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新兴产业起步成势。围绕构建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产业开发体系,深入谋划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承接中东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构建产业体系。承接实施的幄肯中晶新材料碳素复合材料、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河南新仰韶生物酶制剂生产、雨森新材料纸制品等项目已建成投试产,镁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年内签约落地实施,生物制造、新材料产业已起步成势,2024年分别实现产值24.8亿元、1亿元。
四是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攻坚突破年”行动,紧盯水、电、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多渠道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物理空间和服务平台,目前累计建成道路84条85.04公里,750千伏、33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共9座,标准化厂房54栋48.73万平方米,平凉、华亭、静宁、庄浪、崇信5个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开发区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承载能力和发展外向度不断提升。
五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落实惠企政策,共向企业精准推送3.4万次,推送惠企政策189条;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深入开展蹲点包抓规上工业企业行动,全市14113名干部包抓联21222户企业,包抓率100%,实现包抓联企业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35526人次,梳理困难问题1875条,解决问题1816条,问题解决率96.85%。强化要素保障,累计开展各类融资服务活动33次,落实企业融资约24.15亿元。累计向省级金融部门及金融机构推荐企业216户,融资需求约56.61亿元,并组织27户重点工业企业参加全市综合性融资对接会议。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国、省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聚焦产业承接、精准对接、加强服务,加快落地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助推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建设。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谋划论证。全面落实国家《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和《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部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要求,聚焦重点承接的新型煤化工、生物制造、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镁基新材料、绿色建材、轻工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大项目,为承接产业承接奠定基础。目前已储备各类承接意向项目142项,总投资超1200亿元。
二是持续提升承接质量效率。抢抓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实施精准招商。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产业链思维意识,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市县联动、地企联手、部门联合,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霜域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有序承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大与三个“500”强企业、制造业500强,上市公司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洽谈对接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持续夯实项目载体平台。指导督促各工业园区(集中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集聚区作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齐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管网、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加速推进灵台化工园区选址论证,总规、产规等软件资料编制工作,力争2025年通过省上新设立批复,为后续各类承接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平台支撑。
四是持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充分发挥部门职责担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制定专人专班与承接企业精准对接,洽谈合作,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全方位协调;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一企一策”及时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备案、环评、规划选址等事项,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关注关心、支持帮助全市产业转移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